查看原文
其他

拉拉藤上的“小刺虫”——黄钩蛱蝶完整生活史记录

陈灵飞clf 探索自然的神秘奥秘
2024-09-05

拉拉藤上的“小刺虫”

——黄钩蛱蝶完整生活史记录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前期回顾:

上期视频我们介绍了辽宁早春的第一蝶,相信一些朋友对它们的成虫样貌有了初步的了解,那本期推文我们将继续围绕此蝶详细展开介绍!


大多数蝴蝶都有丰富的色彩和斑斓的饰纹,有优雅的姿态和翩翩的风度。但也有少数不是这样,它们颜色灰褐,翅沿参差不齐;合拢翅膀犹如枯叶一般。身边最常见的黄钩蛱蝶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写在前边:

本次物种,属于身边特别常见的一种广布型蝴蝶。成虫很容易观测到,但不太容易观测到幼虫(谁都不想被植物拉伤),除非你明确了它们的寄主所在地,观测到叶片的不正常,并带上手套和剪刀,方可仔细观测幼虫。作者几年前就开始察觉到身边的这一物种,但那时刚入门鳞翅目,对很多都很茫然,它们的习性都不清楚,虽然此物种本地数量烂大街,但就是因为太普遍而未仔细观测过。终于在今年夏末初秋,比较完整的观察记录了它们的生活史。

接下来就话不多说了,请跟随我的步伐哦!

采集地点:铁岭市银州区

采集观察时间:2017.7.12~2022.9.30

饲养地点:室内,野外

摄影主要设备:oppo手机

高清大图,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土豪随意啦!

注意

本篇推送有大量虫子图片

内容较丰富,耗时较长

请注意!

蝴蝶名片

中文名: 黄钩蛱蝶

拉丁学名:Polygonia c-aureum Linnaeus ,1758 

科     :蛱蝶

主要分布:中国广布种

寄       主:大麻科葎草

习性及捕捉程度

黄钩蛱蝶就是人们口中的“黄蝴蝶”。

它的配色偏暗淡,颜色很浊。锯齿状的翅型也不怎么规整,给人一种破破烂烂的感觉。加之其发生数量与葎草有直接关系,多见于乡间农村或废墟荒地,当然小区里也会有它们的身影,人们对它或多或少有“乡气”、“不干净”等偏见。

一定程度上较易捕捉!适合新手练习!

它们会嗜食树液、矿物质、腐败水果、动物粪便及花蜜等,可谓食性很广泛且有集群现象。

吸食花蜜

吸食腐烂水果

吸食矿物质

吸食树汁液

寄主

大麻科葎(lǜ)草。

葎草,一种危害性杂草植物,全身披满小刺突。人皮肤轻轻划过就会被它的小刺突刮到,虽然小区里经常会被物业清理掉,但它们繁殖能力惊人,时不时会再次出现,很多人不经意间都有被这种植物所刮伤,轻则起小包很痒痒,重则划伤出点血,既疼又痒!因此很多人都会远离它们!

但对于喜欢自然,喜欢蝴蝶的小伙伴们来说,正相反,我们会靠近葎草,仔细观察叶片的与众不同:往往黄钩蛱蝶幼虫擅长将选定的叶片做成自己的叶巢,其特征是,叶片整体看起来呈闭合状态,如下图:

当你观测到以上情形时,可以慢慢打开叶片,里面非常有可能就是幼虫:

当你打开的时候,尽量不要快速打开以及不要动作过大,它们很有可能会因惊动而突然掉落地面呈蜷缩状态甚至吐绿水:

当然,也有不少时候,打开叶子里空空的,说明幼虫曾经待过,现在转移到别处了或者遭遇不幸。

我们再来看看叶巢的经典布局:

底部最两边的叶柄会被幼虫咬折,使其易弯折,底部最两边叶柄与主叶杆用多根丝连接。

雌蝶常将卵散产在寄主植物的叶片或茎上。

9.2中午小区里观测到一只♀黄钩蛱蝶在产卵,随即将其卵取下观察饲养如下:

卵:散产(同一寄主周围经常会有多枚卵),长瓜形,宽约0.8mm,绿色,表面具白色纵脊(与很多蛱蝶的卵构造相似)。

初产卵绿色

观测到的完全黑色卵,表明幼虫已死亡或被寄生

9.3中午观测到卵已经开始发育了,放大后清晰可见卵表面透明的纵脊与里边绿色的液体分隔开。

9.4中午观测到卵颜色明显呈黄褐色,但此时头壳并未成型。

晚上18点左右卵的头壳已发育呈黑色。此时幼虫已经基本发育完全,正在卵壳里时不时转动。

9.5凌晨3~5:30间孵化。(不足3天孵化)

孵化后的透明卵壳

孵化视频请点击:黄钩蛱蝶孵化

1L幼虫

初龄幼虫:体长约1.8mm,体色灰褐色,头壳黑色,身体密布黑色细毛,食量很小,幼虫无食卵壳习性(大概因为寄主太常见很充足吧)。

9.6早上9点,观测到幼虫体长约3.5mm。

下午16:45观测到幼虫体长约4mm,几乎达到了初龄幼虫的巅峰,推测即将转龄!

晚上19点左右观测到出现了两个头壳,即将转龄!


注:人工环境下低龄幼虫成活率不高,叶片不新鲜或者湿度过大、过于干燥都会导致幼虫发育受阻!

2L幼虫

9.7早上6点左右,观测到幼虫已转2L。

2L幼虫,开始有不太明显的小肉棘,白斑明显,食量依然很小。(据观察发现,此时幼虫受到惊吓或触碰会吐绿水)

9.8早上9:30左右观测到幼虫体长约6mm,即将达到2L巅峰!

下午17点观测到幼虫已准备转龄中!

3L幼虫

9.8半夜23:55左右观测到幼虫刚刚转成3L。

3L幼虫:初转3L头壳淡黄色,逐渐变黑色,肉棘较为明显一些且呈淡黄色和灰色,幼虫体色灰黑色为主!食量开始增加!(观测到幼虫此时排泄时会先翘起尾部,而后用嘴将其小粪球猛地甩到一边!

9.9早上9点观测到幼虫体长约8mm。

晚上18:40左右观测幼虫体长约9mm。

9.10早上6点观测到幼虫转龄预备中。

标准的两个头壳!

1~3L幼虫的食量,尽在一片叶上体现:

4L幼虫

9.10下午17点左右观测到已转4L一段时间了。

4L幼虫:初转4L时头壳和肉棘呈淡黄色,一段时间后头壳黑色且布满黑色细毛,肉棘此时很明显且呈淡黄色,体色黑色基调配灰条纹。食量开始变大!

9.11中午观测到幼虫体长约11mm。

9.12早上9点左右观测到幼虫体长约13mm。

4L幼虫体长巅峰约16mm。即将转龄:

观测发现:

黄钩蛱蝶幼虫野外环境下会将选定的叶片将其背面底部吐少量丝做叶巢,看起来叶子是闭合的状态。而人工环境下可能不台明显!

5L幼虫

9.13凌晨3点左右,观测到已转5L。(转龄后无食蜕皮习性)

转龄视频请点击:黄钩蛱蝶转龄蜕皮!

5L幼虫:初转5L时,幼虫头壳及肉棘呈浅黄色,

大约30min后,幼虫头壳黑色且密布细毛,体表有灰条纹,肉棘基本成型,看起来像刺猬虫一样!进入暴食阶段!

野外观测发现:

高龄幼虫的体色多变,大致可分为常见的灰黑色、橘黑色以及不太常见的浅白色、全黑色和红色;幼虫的肉棘颜色基本呈黄色或者橘色。

以上这些颜色变化通过部分观测发现,均成功羽化,推测这应该是个体差异,以及周围寄主环境所致的吧!其中的形成机制与奥秘值得深入做实验性论证。


晚上21点左右,观测到幼虫体长约20mm。

9.14早上8:45左右观测到幼虫体长约21mm。

头部特写:

9.15早上9点左右观测到幼虫体长约25mm。

看似浑身的刺,实则无毒也不扎手:

预蛹

9.16早上7点观测到幼虫已经预蛹了!

预蛹阶段:约13h,非常快!

化蛹视频请点击:黄钩蛱蝶化蛹!

蛹:悬蛹,蛹平均长约20mm,灰褐色基调,具墨绿色斑带,腹背面具2列小突起以及闪有金属色的银白色斑。

初化蛹:

1天后标准蛹颜色:

鲜活的蛹虽不像大红蛱蝶的蛹那么爱“蹦迪”,但受到刺激后,也会左右扭动两下,这也证明了蛹的生命体征正常;如果怎么刺激它都不扭动,那很可能被寄生了!

野外环境下化蛹比较隐蔽,比如寄主叶片里:

树枝、叶杆上:

周围枯枝烂叶中:

房檐下、墙缝中:

不过,虽然它们数量很多,但你在野外能找到它们的蛹,大概率都是有问题的蛹,不是被寄生就是羽化失败,再就是羽化后的空壳!

即将羽化:

翅膀花纹隐约可见

腹部拔节明显

注:值得一提的是,即将羽化的蛹非常脆弱,此价段若受到各种不利因素会影响其羽化甚至卡死在蛹里,比如突然大幅度降温,如下图:

憋死在蛹里了

羽化

羽化视频请点击:黄钩蛱蝶羽化!

几分钟展翅结束,大约1h晾翅膀后可以正常飞行!

9月中旬前羽化的也有少部分个体为夏型的!(可能和最近的升温有关)

成虫

黄钩蛱蝶,体长18毫米左右,翅展约45~61毫米,为中小型蛱蝶。黄钩蛱蝶晒太阳视频如下:

分为高温型和低温型。(不同地区不同叫法,有叫夏型和秋型,也有叫夏型和春型,还有叫浅色型和深色型)

翅面局部特写

高温型翅面黄褐配黑斑基调,低温型翅面橘黄配黑斑色基调。翅反面后翅中央有银白色L纹十分醒目。

高温型正面:

高温型背面:

低温型正面:

低温型背面:

黄钩蛱蝶常与白钩蛱蝶相似又混合发生,主要区别是:前翅中室内有3个黑斑;翅外缘角突尖锐,秋型尤甚。

黄钩蛱蝶

白钩蛱蝶

黄钩蛱蝶和白钩蛱蝶混合发生视频如下:

交尾

虽然黄钩蛱蝶很常见,但观测到交尾也不太容易的。

越冬

成虫越冬。一般东北为8月末开始,陆续羽化的深色型。其成虫寿命可达约8~9个月。

它们通常躲避在枯叶堆中、石缝中、杂物堆中等隐蔽之地。

只要天气回暖,它们就可能出来活动,上图拍摄于2021.11.14

 此图拍摄于2023.2.26

早春它们往往是东北最早苏醒活动的蝴蝶之一。详情请点击视频:2023年辽宁早春第一蝶

相关推文请点击:2022寻找辽宁越冬第一蝶

总结

本次记录总结:

卵期:约3天(甚至有的不足3天)

幼虫期:约12天。1L幼虫:约2天;2L幼虫:约2天;3L幼虫:约2天半;4L幼虫:约3天;5L幼虫:约3天(这算发育快的个体,一般约3~5天)。

预蛹:约13h,非常快

蛹期:约5~8天(夏季三伏天期间羽化约5天即可)

成虫寿命:非越冬代约为半~1个月,越冬代约为8~9个月

注:以上仅供本次记录参考!

关于图片,有几点需要说明:

1,因拍摄器材和显示设备的不同,图片内的幼虫大小不等于实物大小,新手请注意。


2,因拍摄器材、显示设备、幼虫产地的不同,图片内的幼虫颜色可能与你实际所见的有所差异,所以在对比实物时请尽量看外型和斑纹特征。


3,因资金问题,所有照片为手机拍摄,再加上作者并不是专业摄影和东北季风气候的影响照片会有些模糊,请谅解。


最后,我不能打包票说我记录的生活史绝不会出错,但我能打包票说我真的每次都尽了最大努力去保证不会出错。

相关阅读推荐:

把蝴蝶带回家-黄钩蛱蝶

宽带燕灰蝶生活史记录

榆凤蛾生活史记录

东亚豆粉蝶生活史记录

琉璃蛱蝶生活史记录

鸣谢:张宁老师以及上海的白熊老师提供的一些指导帮助!

参考资料

①朱建青等《中国蝴蝶生活史图鉴》

②(日) 森昭彦《不可思议的毛毛虫》

③黄钩蛱蝶.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

④百度贴吧

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但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转载:

1、请先联系小编(私信或留言)

2、经作者同意后,请标注作者微信名、微信号(见下图)

3、请尊重原创,保留“探索自然的神秘奥秘”名及其二维码(见下图)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探索自然的神秘奥秘

作者微信号:clf13841095926

作者微信名:达尔亚瑟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探索自然的神秘奥秘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